拉斯基已經被人們遺忘了。想當年,他的風頭比凱恩斯、海耶克還要更健。歷史學家馬克斯•貝洛夫把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稱爲「拉斯基時代」,他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旗手,一位「無所不在、無所不論」的左派。他精力旺盛、野心勃勃,和英國、美國的高層領導人過往甚密,自稱是「自20年代開始,在歷次危機中引導著英國政治家們邁出顫抖的每一步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拉斯基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的一個猶太家庭。拉斯基家族是當地的名門世家,但拉斯基從小就桀驁不馴,一心想要超越自己的家庭和階級。終其一生,拉斯基都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背叛者。他厭惡猶太商人們的世俗、不完美的生活,始終在追求「更爲理性、公正的世界」,他向工人們發表演說的時候,總是會爲自己的資產階級出身而道歉。
16歲的時候,拉斯基在伯明罕一家醫院做闌尾手術,他聽了一堂關於優生學的課,講課的是推崇費邊學說的保健女教師弗麗達•克里。不知道爲什麼,思想開放的漂亮姑娘和病弱早熟的男孩之間擦出了火花。拉斯基自稱18歲,其實他只有16歲,弗麗達比拉斯基大八歲,但他們深深地相愛了。兩年之後,拉斯基剛剛過了18歲生日,就和弗麗達私奔了。他們跑到蘇格蘭,在葛拉斯哥市政廳的「一羣醉漢中間」結了婚。拉斯基的家人氣壞了。他的一個叔叔突然闖進新婚夫婦的住處,把他們押解回家。拉斯基的媽媽不由分說把弗麗達的婚戒捋了下來,年輕的新郎被迫交出支票簿,然後被關進小閣樓。最後,已經被牛津錄取的拉斯基不得不和父母妥協,答應在取得學位之前不和弗麗達同居。
您已閱讀18%(626字),剩餘82%(29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