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徵兆再度浮現

經濟數據解釋不了昨日美國國債收益率的突然暴跌,市場或許正在重新陷入2008年時的不健康狀態。認爲量寬結束後債券收益率只可能上升的主流觀點受到考驗。

昨日上午,美國國債收益率在短短几分鐘內暴跌35個基點。這可不常見。這樣的下跌從通常會影響債券市場的經濟數據中找不到合理的解釋,因此昨日的暴跌(昨日下午有所反彈)似乎表明,我們在2008年所領略的那種市場病症正在迴歸。

這本身就足以嚇壞所有股票投資者。在一個流動性這樣大的市場上出現如此下跌,意味著某些人、某些地方正處於壓力中。這很像2010年初的「閃電崩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災難徵兆,即使價格所受的影響被快速逆轉——2010年那次崩盤預示了長時間的波動,直到次年年底纔出現危機後的反彈。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主流觀點將受到嚴峻考驗。量化寬鬆的結束(本月晚些時候到期)通常被視爲證券市場的風險時刻,即使美聯準(Fed)按照承諾非常緩慢地縮減購債規模。但人們認爲會出現的問題是,一旦支撐消失,債券收益率可能會突然上升。根據主流觀點,債券收益率根本沒有下降空間,更別提跌到昨日早上一度觸及的1.86%。

需要注意的是,這和美聯準去年5月發表「縮減言論」之前的收益率水準已經相距不遠,當時是1.63%。如果不是人們對全球經濟健康深感不安,收益率不可能下跌這麼多,雖然說昨日早間的下跌爲何會如此嚴重和突然還需更深入的分析。

您已閱讀62%(504字),剩餘38%(3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