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馬駿今年年初履新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他先前爲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1988年畢業於中國復旦大學管理學院,1994年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獲經濟學博士,曾就職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本文爲馬駿5月26日在上海論壇所作發言,FT中文網獲得授權刊出。馬駿認爲,從國際國內經驗看,引入債券市場和配套改革可硬化地方政府的預算約束,地方債長期來看應占到地方資本性項目融資來源的50%以上。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講過,應該建立一個以地方債(或稱市政債)爲主體的地方政府融資體系,用來逐步取代目前以貸款、信託和其他理財產品爲主的較不透明的融資方式。長期來看,地方債應該佔到地方政府資本性項目融資來源的50%以上。除了增加透明度之外,這個新體制還將降低地方政府面臨的期限錯配的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體系,從而降低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您已閱讀10%(388字),剩餘90%(36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