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外交

The year the US pivoted back to the Middle East
難以理解的2013美國重返中東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克里就任國務卿第一年的重點是重返中東。歐巴馬曾大肆宣傳的重返亞洲戰略似乎被擱置。從兩地的人口和經濟重要性來看,這一選擇讓人難以理解。

I executed a personal pivot to Asia this year, with separate trips to South Korea, Japan, Vietnam and China (twice). There was certainly plenty to write about – new leadership in China, Abenomics in Japan, Sino-Japanese confrontation, nuclear tension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Yet,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 I found myself sitting in a hotel room in East Asia – but writing about the Middle East.

我今年執行了個人的「重返亞洲」計劃:我在2013年裏分別去了南韓、日本、越南和中國(兩次)。可寫的東西當然很多,例如中國的新領導班子、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中日爭端,以及北韓半島核問題的緊張態勢。不過,我不止一次發現,自己明明坐在東亞某賓館的房間裏,手頭卻寫著中東的事情。

您已閱讀7%(531字),剩餘93%(70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