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是2013年關於中國的熱門辭彙之一。在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後,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以及細則被認爲是觀察中國未來走向的最好視窗,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旨檔案中,對上海自貿區也作出了具體的描述,這也成爲上海自貿區成爲當仁不讓的全球焦點。
上海自貿區的成形代表了中國發展的這樣一個趨勢:在國際分工合作中,中國對外需要更加開放的視窗,並且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儘管目前來看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形態仍然值得探討,但中國需要一個平臺與世界對接,上海自貿區依託於上海這樣一個國際大都市,成爲中國領導層最好以及最實際的選擇。對內來看,面對著改革的藩籬,中國也需要一個對內展示的視窗,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身處中國最爲市場化的區域,上海自貿區也成爲最爲明智的選擇。
如今的上海自貿區,大量的企業開始選擇在此落戶,地方行政管理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簡化行政審批程式的舉措,但卻不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真正的難點。
您已閱讀23%(399字),剩餘77%(13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