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的潛力

香港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肖耿:上海自貿區不是零和博弈。對於這一歷史機遇,香港的體制優勢與上海的規模潛力互補互利。滬港合作可以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個有中國及境外投資者共同參與的真正全球市場。

【編者按】作爲李克強經濟學的破冰一步,上海自貿區引發諸多關注。這是中國特區實驗的又一次升級版?抑或僅僅是一次政策放鬆的區域性實驗?自貿區對於中國經濟長期意義幾何?如何防範自貿區金融風險?國際經驗與上海自貿區啓示何在?

FT中文網對此議題會持續關注,敬請讀者期待,自貿區專題鏈接可見此處

香港與上海的競爭合作關係近年一直爲外界矚目。肖耿教授指出,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最大意義在於開發中國跨境服務業這一潛力巨大的處女地市場,這將是全球經濟的新前沿。自貿區不是零和博弈,對於這一歷史機遇,香港的體制優勢與上海的規模及潛力優勢互補互利,自貿區爲二者強強聯合提供了絕佳機會。

同時,他強調自貿區涉及到全球金融新秩序,未來可能需要多元化的貨幣體系或超主權的國際貨幣。他設想,如果上海自貿區將來成爲世界上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可以像香港那樣發行與SDR掛鉤的上海自貿區國際貨幣。如果香港、新加坡、杜拜及其他離岸國際金融中心也有興趣與上海競爭及合作,它們也可發行與SDR掛鉤的國際貨幣。

上海自貿區的本質是什麼?

您已閱讀7%(441字),剩餘93%(59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