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China may be in much better shape than it looks
中國經濟好於表象?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學術界和投資界有觀點認爲,中國的消費數據被長期低估。這意味著投資數據可能同樣存在問題,有關中國經濟形勢的一些看法或許過於悲觀。

The story of China’s investment addiction is well known. China invests more in factories, smelters, roads, airports, shopping malls and vast housing complexes than any modern nation has done in history. At its peak, after the stimulus that followed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ross capital investment hit a vertigo-inducing 49 per cent of output. Worse, every time growth sags, as it did at the start of this year, central planners reach for the cement-mixers, pushing investment up again.

中國癡迷於投資這件事已爲人所熟知。該國在工廠、熔爐、道路、機場、購物中心以及大型住宅區方面的投資規模,超過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在這些方面的投資規模。中國的投資規模達到頂峯時——即該國爲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而出臺了刺激計劃之後——資本投資總額在經濟產出中所佔的比重達到了令人眩暈的49%。更糟糕的是,每當中國經濟成長乏力之時,例如今年年初,該國的政策制定者就會把目光轉向水泥攪拌機,再次推高投資規模。

您已閱讀10%(704字),剩餘90%(61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