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競爭性地方政府

以「競爭性地方政府」爲改革突破口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儘管改變「成長主義政府」在中國已成共識,但政府投資衝動依然強烈。不改變競爭性地方政府成長模式,經濟轉型難有突破。

編者按:中國下一步改革突破口何在?作爲上層建築的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領域的結構性調整息息相關。作爲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內容,同樣也是經濟改革繼續深化的重要依託,如何捋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一直是改革的焦點所在。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認爲「加快政府轉型與改革已成爲全面轉型與改革的關鍵重點,不改變競爭性地方政府成長模式,經濟轉型是難以有重要突破的,甚至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都很難破題。」本文根據作者在第四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論壇」的發言整理,經作者審定並授權刊出,以饗讀者。

去年,我在第三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論壇」上,做了以「改變成長主義政府傾向」爲主題的發言。從現實來看,儘管改變成長主義政府越來越成爲廣泛共識,但實踐中成長主義政府的傾向卻很難改變。對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問題的核心在哪裏。在我看來,成長主義政府傾向難以改變,重要的原因在於競爭性地方政府的成長模式。所謂競爭性地方政府的成長模式,我概括講就是指「以經濟總量爲導向、以地方財政收入成長和幹部考覈爲約束激勵機制、以政府主導和地方政府間競爭爲突出特點」的經濟成長模式。

您已閱讀13%(467字),剩餘87%(30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