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探尋中國經濟成長之路(續)

復旦大學教授韋森: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框架,仍需要把現代憲政民主政制度視爲經濟可持續成長的必要制度條件。只有當政府領導人的權力在現代民主政治安排中得到制衡,他們才能確當合宜地「成長甄別」和「因勢利導」。

編者按:本文爲韋森教授爲林毅夫教授的「新結構經濟學」新著的綜合性評述。全文共分爲四節,FT中文網將第一二節合爲上篇,第三四節合爲下篇,此爲下篇。

第一節引言對新結構經濟學的宏旨做了簡要評論,第二節對林毅夫的理論進展和貢獻進行了較細的探討,第三節討論了新結構經濟學存在的基本兩個問題。韋森教授指出,這一新結構經濟學實際上仍然是「制度缺位」,並認爲只有在現代憲政民主政制下,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的GIFF框架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和運用。最後在第四節餘論,韋森教授提出儘管理論經濟學在當代有了巨大的發展,但人類社會的經濟運行目前看來還是一個「必然王國」。

3、構建「新結構經濟學」須進一步考慮的兩個基本問題

您已閱讀2%(297字),剩餘98%(116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