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熱錢考驗中國金融體系

自去年10月中國面對資本外流以來,熱錢再度湧入中國,推動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6%,但這些熱錢可能迅速撤離中國,給中國本已脆弱的影子銀行體系帶來流動性危機。

去年10月中國曾面對資本外流。中國領導人換屆之前的不確定形勢,促使富人們爲自己的財富尋找更安全的落腳地。現在情況正相反,強勁的資本流入已推動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1.6%。但熱錢湧入構成風險,尤其是對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而言。

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的利差扮演了重要角色。銀行間同業拆借三個月的利差可高達3個百分點。從香港貸款、再投到中國大陸影子銀行的錢,利差可能更大。英國《金融時報》旗下調研機構《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指出,貸款利率爲2.5%的美元或港元,若投資中國內地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增加近2%;若投資高風險信託產品,則可增加6%。人民幣不斷升值進一步推高了這些回報率。

對從中國內地至香港的出口超額開具發票的做法,一直是安排這些資金流入中國的一條重要途徑。難怪今年內地對香港的出口飆升至1995年以來最高水準。

您已閱讀56%(373字),剩餘44%(2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