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週,經濟評論——以及相當大一部分的政治爭論——都消耗在了我的哈佛同事(以及好友)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思•羅戈夫(Kenneth Rogoff)的一項研究引發的論戰上。這篇文章發表於2010年,人們對此文的普遍解讀是,一旦一國政府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超過90%,該國經濟成長很可能陷入停滯。
但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學者們證明(上述兩位學者也承認了),由於代碼錯誤,這兩位教授在得出結果時,不小心漏掉了某些相關數據。人們還質疑,他們如何分配數據權重,以及使用了哪些數據。
很多人堅稱,這場爭論削弱了世界各地的緊縮派關於應該儘快削減赤字的主張。有些人甚至指責,是萊因哈特與羅戈夫教授導致數百萬人失業。這些人堅稱,兩位教授爲緊縮政策提供了關鍵的知識彈藥。其他人認爲,即便在複查之後,數據依然支持這樣的觀點,即削減赤字和債務負擔對於多數工業化國家都很重要。但還有人表示,爭論引出了這樣的問題:對經濟政策問題展開統計研究是否有用?
您已閱讀28%(459字),剩餘72%(12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