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化

全球化信念被撼動

FT專欄作家邰蒂:麥肯錫的一項研究顯示,跨境資本流動規模大幅縮減,全球化趨勢在減弱。這是一個值得投資者注意的信號。

十年前,我有時會開玩笑說,「達佛斯人」(人們有時會這樣戲稱全球精英人士)相信三個神聖的理念。第一,創新是受到尊崇的;第二,人們對資本主義優越性有一種盲信;第三,人們認爲全球化是有益的,並且勢不可擋。因而,他們認爲,21世紀的法則將是資本主義、創新和全球化,並將直線式發展。

時代變化真快。過去五年裏,那些自由市場理念在西方世界中的反面案例與正面案例一樣多,人們對創新的信念也有所減弱(可以看看彼得•蒂爾(Peter Thiel)和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最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的一些分析)。兩週前,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一項研究顯示,上述三個理念中的第三個,也就是對全球化的信念,也在不斷減弱。

在某種意義上,這可能有點令人喫驚。畢竟,網路每天都在促使世界更加密切地聯繫在一起;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沒有導致上世紀三十年代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在這種現象背後,或者說,深深地隱藏在金融數據背後的是,資本世界正在出現某種驚人的變化。全球化遠沒有擴大,相反,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金融流動出現本地化趨勢。鑑於這種現象發生在國家加大市場干預的過程中,其結果令「達佛斯人」始料未及。

您已閱讀28%(510字),剩餘72%(12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