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二十五年裏,金融領域的全球化程度顯著提高。跨境銀行信貸快速成長,其中絕大部分由設在倫敦的金融機構牽線搭橋。從曼哈頓到巴林首都麥納麥(Manama)的街頭都可以看到花旗銀行(Citibank)的宣傳標語。而每當我們乘飛機時,就會看到滙豐銀行(HSBC)的口號——「環球金融、地方智慧」。
自金融危機以來,這一趨勢出現了逆轉:跨境銀行信貸規模顯著萎縮,美國和歐洲銀行也已收斂了自己的擴張野心。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金融「去全球化」時代?如果確實如此,我們是否應當爲此感到擔憂?
這一收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銀行業務過去確實擴張過度。但有跡象顯示,監管舉措以及金融保護主義也是導致金融機構收縮業務的影響因素,其中金融保護主義的危害性或與貿易保護主義相當。
您已閱讀35%(336字),剩餘65%(6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