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兩會

葛劍雄「兩會」日記

中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中國應該讓人大、政協制度向常態化發展。因爲沒有平時的履責,一年開一次會效果也不會好。去年我提到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應該實行專職化。儘管有關領導表示這是個很好的建議,但到現在並沒有開始實施。

(3月3日)

今年繼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這次政協換屆有個標準,非黨員的年齡上限是1945年3月31日出生的,我還沒到。當然,有特殊情況可以破例,比如科學家袁隆平,經濟學界的厲以寧,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金魯賢都98歲了,而且在生病,也是請假不來的。政協和人大不同,是有些「代表」性質的,意義不在於政協委員能否參政議政,而在於政協委員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符號,意味著政協是一種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大家都在關注新會風。「兩會」還沒開始,所謂的新會風只是個表象。從表象上看,當然很好,但不要誇大。會議不準宴請,會議不搞大型的聯誼活動,會議要減少書面發言等印刷品等,這是本來就應該做的。以前還老有標語,比如「祝賀會議勝利召開」之類的,會都沒開,有什麼勝利不勝利的,再說又不打仗,談什麼勝利不勝利。這隻能說,過去的那種開會,或者名實不符,或者鋪張浪費,或者有太多水份,今年的做法是正常的,是迴歸。以前我就批評過,人民大會堂裏面搞得像花園一樣,領導人就站在花叢中間,要那麼多花幹什麼?現在改變了,這很正常,哪有國家的議會里放那麼多花的?但紅旗下面適當地放點青松,帶來壯嚴肅穆的氣氛,還是可以的。

您已閱讀18%(486字),剩餘82%(21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