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這一週,《貝弗里奇報告》(Beveridge Report)發表。人們普遍認爲,那份報告奠定了英國「福利國家」的基礎。那份報告是在18個月之前委託撰寫的,但發表的時機頗爲幸運。1942年後期,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成功遏制了日軍的擴張,英國軍隊在北非擊敗了隆美爾(Rommel),而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包圍了德軍。儘管當時距離二戰結束還有兩年半的時間,但戰爭的結局已日趨清晰。
《貝弗里奇報告》發表後馬上引起轟動。負責該報告的工黨部長級官員阿瑟•葛林伍德(Arthur Greenwood)向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表示,「在今人的記憶中,從沒有一份檔案像《貝弗里奇報告》這樣,引起了如此大的反響,或如此大的期許」。英國財政部(Treasury)意料之中地表示反對,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許多保守黨人也表示抱有保留意見。但迫於民意,當時的英國聯合政府採納了報告中的建議。
威廉‧貝佛里奇(William Beveridge)由此成爲一個標誌性人物。對許多右翼人士而言,他是個烏托邦主義者,對英國戰後的經濟下坡路負有巨大責任。對許多左翼人士而言,英國社會政策後來的諸多失敗,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歷屆政府未能實施貝弗里奇的願景。這兩派的觀點都沒有很多事實根據。
您已閱讀30%(550字),剩餘70%(12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