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工會應該仔細考慮他們的訴求——從僱主利潤中拿走更大份額並縮短工作時間。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會導致南韓競爭力下降——該國汽車業正爲此焦頭爛額。目前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一半以上的汽車在海外工廠生產,而在5年前這個比例僅爲三分之一。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現代汽車國內生產線的競爭力比其在海外新成立的工廠要低30%。然而,南韓汽車業今年以來受到了罷工的重創。現實開始釀造出苦果。
導致工會立場變得強硬的原因是,全國各地的企業紛紛轉而僱傭合約員工。據經合組織(OECD)表示,南韓合約員工佔到勞動力總數的三分之一。合約員工的薪資水準比正式員工低40%。這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何韓國製造業的月平均工資(3000美元)僅是日本三分之一的原因。不過,它仍然是臺灣製造業薪資水準的三倍。
南韓企業已經很難保持競爭力,這讓罷工的危害尤其嚴重。本週早些時候,在發生了導致1兆韓元損失的罷工之後,起亞汽車(Kia Motor)與工會達成了一項初步工資協議。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南韓分公司的工人們仍在罷工。現代汽車今年因工人罷工遭受了1.7兆韓元(合15億美元)的減產損失。它已經同意工會削減工時的要求。現在該公司不得不在國內大舉投資,只是爲了保持競爭力——它將在國內投資3000億韓元用於設備的現代化改造,而這隻能讓產量提高8%。
您已閱讀78%(581字),剩餘22%(1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