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The real meaning of more bad news from China
中國經濟減速的背後


世界銀行前中國業務局局長黃育川:中國經濟放緩,是較長期的結構轉型和金融危機後「擴張-緊縮-擴張」的政策週期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中國的較長期結構轉型,是朝著一種更可持續的成長模式轉變。

What should one make of the indicators coming out of Beijing that have regularly fallen short of market expectations; the most recent being an August PMI — further revised downwards on September 3rd– showing manufacturing intentions hitting a nine-month low?

對於那些實際結果經常不及市場預期的中國經濟指標,人們應作何理解?最新數據是8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9月3日,該指數進一步向下修正,顯示企業開展製造活動的意願降至9個月低點。

您已閱讀5%(353字),剩餘95%(74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