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特徵是經濟成長十分強勁但結構失衡日益嚴重。而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既給外部經濟關係造成困難,也直接影響經濟效率。因此,從官方到學界,關於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以實現可持續成長的呼聲一直十分強烈。「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規劃均明確地提出了要改善經濟結構、提高成長質量的政策思路。不過官方數據表明這方面的實際進展卻非常有限。
我們曾經多次提出,導致高速成長與結構失衡同時並存的,是中國實施的產品市場放開但要素市場扭曲這一非對稱改革策略,因此下一步改革的關鍵在於真正實現生產要素市場化。如果仔細分析官方與非官方數據,我們就會發現經濟再平衡其實已經開始,而推動這一變化的正是部分要素價格已經出現調整。可惜的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討論都忽視了這些積極的變化。
外部順差已經大幅減少
您已閱讀14%(350字),剩餘86%(22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