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改革行百里者半九十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漸進式改革的邏輯意味著,實質性改革會面對日趨強大的既得利益制肘。如何克服改革疲勞症是中國下一步發展的真正挑戰。

進入新世紀以來,藉助早先的改革動力與大國追趕效應,中國經濟成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後續改革動力不足與推進不平衡,也使轉型發展過程中的深層矛盾難解併發酵。龍年中國再次處於新一輪思想解放和政經改革的前夜。

健全完善開放型市場經濟體制架構,仍將是中國改革轉型基本議程之一,並與其他領域改革具有內在互動聯繫。世紀初中共中央體改決定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表述未來改革任務;而今回頭看,改革進程行百里者半九十,需要義無反顧的政治決斷與攻堅勇氣才能實現當年提出的完善目標。

首先應肯定中國經濟改革仍在取得進步。給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以來有十個中央「一號檔案」規劃部署三農政策,凸顯三農問題在主政者心目中的優先地位。從施政效果看,取消農業稅等惠農改革取得突破,改革探索在醫療衛生、社保體制、資本市場等不少領域仍在繼續並取得進展。

您已閱讀17%(363字),剩餘83%(17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