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對中國投資熱的兩種解讀

滙豐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爲,對於正處於城市化進程中途的中國來說,現在的投資並非過度,而是不足。但對過度的擔憂,確實能從一些地方政府的揮霍中找到原因。

只有勇敢的經濟學家纔會宣稱中國沒有投資過度:目前中國固定資本形成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了46%,而在1980年,這一比例僅爲28%。

然而,「沒有過度」正是滙豐銀行(HSBC)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的觀點。他指出,中國還處於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中途。最近中國高鐵和貨運網路的開通可能搶奪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屈宏斌指出,「中國鐵路網路仍不及美國1880年的水準」。

中國正在經歷的這種快速城市化進程需要大量投資。屈宏斌指出,在中國超過500萬人口的城市中,有80多個城市尚無軌道交通系統。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製造業投資大幅飆升——自那之後出口商品的總價值成長了7.6倍(以美元當前價格計算)。

您已閱讀31%(311字),剩餘69%(6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