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改革不能止步

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中國過去30年的成功,是由於實行市場改革的緣故。要繼續前進,中國現在必須轉變政府在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繼續朝著建設自由市場體制的方向推進改革。

在上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人們普遍認爲,社會主義政府是窮人的救星,而自由市場則會危害社會。然而,60年代末被下放到內蒙古農村接受再教育時,我認識到,這種意識形態狂熱掩蓋了我們計劃經濟的內在缺陷。這正是我要講述的中國故事的開端。

作爲一名企業領導,我親身經歷了過去30年的改革,對中國必須應對的問題有了更多的瞭解。目前,中國正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後期階段——我們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討論,與那些具備成熟市場體制的國家大不相同。

即使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裏以年均10%的速度成長,我們的辯論仍圍繞著以下問題:這樣的成功是政府控制的結果,還是自由市場的作用?對這個關鍵性問題的回答,將決定中國的未來。中國將繼續推進尚未完成的自由市場改革,還是就此結束歷時30年的轉型?中國的經濟問題和社會摩擦是源自於市場改革本身,還是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和倒退所致?中國的政府主導型經濟模式,究竟是一種已實現目的的轉型安排,還是一種應進一步深化的創新?

您已閱讀27%(416字),剩餘73%(11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