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爲資本主義會診

銀行業的失信

FT專欄作家加普:在將世界推到經濟崩潰邊緣三年多之後,銀行業仍然深陷困境。它們現在面臨的,不是正常情況下已經發生的絕地反彈,而是甚囂塵上的歐債危機。

在將世界推到經濟崩潰邊緣三年多之後,銀行業仍然深陷困境。它們現在面臨的,不是正常情況下已經發生的絕地反彈,而是甚囂塵上的歐債危機。

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危機自2008年起也開始蔓延:「佔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從最初聚焦於紓困和銀行家薪酬問題,擴大爲「99%的人」表達不滿的全球標誌性運動,就說明了這一點。然而,銀行業纔是導致這場危機的根源,並且仍然是其核心所在。

銀行業造成的麻煩不僅限於金融領域。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頭十年,銀行業成爲西方經濟的領導力量之一。它們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份額急劇上升;高盛(Goldman Sachs)之類的華爾街銀行把它們的觸角伸到了歐洲和亞洲;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銀行家們拿到了高額報酬、甚至在人們眼中也變得迷人起來。

您已閱讀8%(356字),剩餘92%(38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