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兩個腦袋總比一個強。不過,就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的會面來說,這句話就不適用了。歐洲央行(ECB)已決定進一步加大對公共債務市場的干預,如果上述會面達成的結果能爲這一決定保駕護航的話,或許也能讓人鬆一口氣。可是,就像波旁王室一樣,兩位領導人似乎什麼也沒學會,什麼也沒忘記。
在哪些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他們做出的決定似乎包括:不強迫私人債券持有者承擔歐元區紓困產生的損失,但仍保留自願重組的可能性;對預算赤字超標的國家採取制裁,這種制裁雖不是自動的,但實施的可能性大於以往;將平衡預算要求寫入各成員國的法律;在2012年6月、而不是2013年6月引入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這一永久性救助工具;危機期間,歐洲的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將每月舉行一次會議,以監督政策的協調情況。
於是,迫使「私人部門參與」債務重組成爲了不可能之事,這正合歐洲央行之意。同樣成爲不可能之事的還有對財政「罪人」自動實施制裁,以及由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審查違反財政條例的情況。這正合法國之意。法國還促成了一點:一項歐元區成員國的政府間協議或許將取代新的歐盟條約。德國也沒有空手而歸:它再一次排除了發行「歐元區共同債券」(歐元區共同發行的主權債務)的可能性。不過,德國的收穫似乎並不豐厚。
您已閱讀26%(617字),剩餘74%(17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