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國際結算銀行(BIS)資深經濟學家克勞迪奧•博里奧(Claudio Borio)與同事比爾•懷特(Bill White)合寫了一篇論文。文章警告稱:複雜信貸領域的種種出格行爲,正在令世界金融體系走向失控。當時,那篇文章沒有引起太多重視,許多資深政策制定者甚至嗤之以鼻。但如今,這篇文章顯得如此富有遠見卓識,甚至可以說,該文作者博里奧和懷特屬於少數那幾個在金融危機後名譽安然無損的經濟學家。
考慮到這一點,看看博里奧剛剛發表的另一篇論文應該對投資者有所裨益。這篇論文沒有講證券化問題,也沒有講擔保債務憑證(CDO)的問題,而是講了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央行。儘管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文中的觀點是不是同樣會在未來得到證實,但那些結論也足夠發人深省了。
博里奧認爲,如今世界各國央行正在奮力挑戰的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個後金融危機時代,儘管投資者和政界人士對各國央行寄予了越來越大的希望,但央行官員們自己卻彷彿置身茫茫大海,找不到方向。或者,套用博里奧的比喻,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們在努力尋找一個指示正確的「羅盤」,引導自己走出這片波濤洶湧的陌生海域。
您已閱讀26%(477字),剩餘74%(13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