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書蟲

與憲政擦肩而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清政府之遲疑,與革命黨之急進,一起把中國的憲政推進了墳墓。五千年曆史,轉瞬錯失前進現代化的時機。

1905年9月24日,北京前門火車站人潮熙攘,官方車馬儀仗威嚴浩蕩。這是歡送大清帝國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的美妙時刻。誰也沒有注意到,一個官服青年悄悄地擠上了列車,緩緩向五大臣車廂靠近。意外的車廂晃動,引爆了青年身上的自殺式炸彈。五大臣中僅有兩位受傷,三位旁人死亡。

這位當時不知身份後來被歡呼爲英雄的刺客,名爲吳樾。但是這一炸,卻把整個清政府都炸得莫名其妙:「不就是要立憲嗎?朝廷不是已經答應了嗎?爲什麼非要把皇親國戚和封疆大吏一個個都弄死?」

這是軍旅作家王樹增在其長達700頁、關於辛亥革命的非虛構作品《1911》中的一個細節。儘管書中多爲客觀描述,但王樹增的觀點在字裏行間昭然若揭,又幾乎與傳統思路一脈相承,即清政府腐朽透頂,必死無疑。

您已閱讀10%(318字),剩餘90%(27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