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360行,行行出狀元。可是我覺得,每一行的性感指數,或者說魅力指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投資銀行家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兩者收入可能不相上下,但前者就比後者有魅力得多,尤其是那些熱愛出鏡的投資銀行家,如果再不經意地提及最近自己處理的企業上市的案子,就更迷人了;再比如電視製片人和主持人,雖然製片人的收入和權力都比主持人大很多(最有名的主持人除外),但主持人的光芒肯定遠遠超過製片人;再比如供電局職員和電影雜誌影評人,怎麼聽都是影評人這個職業更性感吧。若干年前,我還真認識一個從供電局轉行到電影雜誌當編輯兼寫影評的人。很幸運,他成功了。可如今供電局已成爲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心目中的夢想工作——利潤豐厚的央企,而他當年跳槽而去的雜誌卻關門大吉。但願今天再回想起來,他不會把自己當年的轉行重新定義爲「很不幸,我成功了」。
和他一樣,很多看似光環四射的工作所能帶來的收入十分有限。我遇見過一位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話劇演員,在參演一部電視劇的時候對我說:「我的很多同學,演一集的報酬只有900元」,年收入肯定不如供電局的業務員。而且因爲要迎合職業「魅力」的需要,他還得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對「魅力」的營造上:買名牌衣服、出入高檔場合等,因此若論房產、股票等個人財富的綜合經濟實力,就更不能與供電局的業務員比了。
但從事著魅力指數高的職業的人最受名利場的歡迎。大腕當然最好,請不來大腕,小腕也可以。而這些行業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你出大名了,往往也就意味著要賺大錢了,而如果你還沒出名,那對不起,很可能收入連普通的白領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