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歲的多洛蒂(Dorotea)女士是一家位於祕魯偏遠林區的陶瓷廠的老闆,她對全球金融危機可謂瞭然於胸。她或許不太清楚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時間錯綜複雜的內幕,也不熟悉隨之而來、旨在修補破產銀行系統的一系列監管規定。不過,她知道自己十分幸運。如果換成是今天,她想獲得1200索爾的貸款、啓動幾年前買下的一個新窯區,結果可能會讓人失望。
幾乎和全球所有一家銀行一樣,她當初選擇的小額信貸銀行Mibanco也不得不盡力降低自身的風險,目前已不再向多洛蒂那樣的窮困商人發放貸款。「我們仍在放貸,」該行當地的一位經理表示,「但我們在尋找風險更低的客戶——不能太窮,也不能規模太小。」
80年來最嚴重的那場金融危機的最糟糕時刻已過去了三年,有一點比任何時候都更爲明確:這場許多人認爲兩年前已經結束的危機仍在延續,並且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美國和整個歐元區,仍在不斷加劇。商界人士和政治家都表示,信貸要麼是無法獲得,要麼是成本過高。銀行抱怨自己的利潤受到了太大的擠壓,投資者正棄他們而去。夾在中間的監管當局則想弄明白,他們應對危機的自然反應——起草嚴厲的新規定——到底是向預期的那樣、正構建一個更強大的系統,還是讓脆弱不堪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您已閱讀11%(530字),剩餘89%(44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