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市場動盪告訴了我們什麼?我認爲答案是三件重要的事情:首先,高收入國家負債累累的經濟仍極度脆弱;其次,投資者對政策決策者解決這些難題的能力幾乎毫無信心;第三,在這種高度焦慮的時期,投資者更願意持有普遍認爲風險最低的資產,比如評級最高的政府所發行的債券——不論這些政府存在怎樣的缺陷——以及黃金。那些擔心通縮的投資者購買債券;害怕通膨的投資者買入黃金;舉棋不定的則兩者都買。但沒有什麼投資者或企業管理者願意承擔任何長期投資的風險。
那麼,歡迎進入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所稱的「第二次大收縮」(the second great contraction)(第一次是指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末世情結不那麼重的人可能稱之爲「日本病」。
許多人在問高收入國家是否面臨「雙底衰退」的風險。我的回答是:否,因爲第一次衰退還沒有結束。正確的問題應該是,此次衰退或「經濟收縮」還會走多遠,以及持續多久。事實上,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最大的6個高收入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的產出超過2008年危機前的水準(見圖表)。美國和德國接近危機前的水準,法國稍稍落後。英國、義大利和日本的產出則遠低於危機前水準。
您已閱讀26%(621字),剩餘74%(17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