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lex Li作爲聯想印度業務(Lenovo India)負責人第一次參加會議時,會上的發言內容他聽懂了不到40%。2009年4月,他正擔任著這家中國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的消費業務行銷總監,當時公司問他是否願意到印度工作。而三週之後,他便來到了新德里。至於準備工作,不過是高中英語課殘存下來的一點基本英語能力,以及一本lonely Planet旅遊指南。聯想派駐海外的中國籍高階主管有40人,是兩年前的一倍多。聯想的擴張與其它中國企業的情況十分相似,Alex Li成爲「中國公司」(China Inc)不斷壯大的海外經理人大軍的一員。
然而,與西方或日本跨國公司的同行相比,這些在海外開展業務的中國經理人的經歷截然不同。中國企業處於全球化的一個不同階段,外派經理人往往是開路先鋒,公司並未提供國內那麼舒適的條件,面對困難,他們只有靠自己。「差別是巨大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副院長、《探尋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的作者之一忻榕(Katherine Xin)表示,「西方公司外派員工通常已有良好的支持體系到位,並且他們大多是接管現有業務。」
她接著說道,在許多中國企業,海外職位被視爲證明自己的機會,而且總部提出的外派建議很難回絕。
您已閱讀26%(555字),剩餘74%(15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