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亞洲

亞洲在捍衛全球化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前美國麻省州長威爾德:「購買美國貨」等措施表明,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盛行,亞洲卻在推行自由貿易與全球化。

本次經濟危機爆發前,大多數亞洲決策者和知識分子都認爲,在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最在行的是西方。這種信念是合理的。過去的200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西方各經濟體的表現遠遠超過亞洲。只是在亞洲國家接受並實踐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自由市場經濟學理論之後,它們的經濟纔開始有了良好表現。

然而,隨著危機造成全球衰退,西方几個主要經濟體深陷低迷之中,許多亞洲人開始質疑自己對於西方能力的信任。在此需要強調一個重要的區別:亞洲人仍然相信西方經濟學理論;他們逐漸喪失的,是對西方經濟管理實踐的信心。

舉例而言,像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這樣的智者,居然會相信不需要對衍生品交易員施行任何監管,這令許多亞洲人感到困惑不解。2003年,時任美聯準(Fed)主席的葛林斯潘表示:「場外衍生品市場規模的大幅擴張,是由於市場發現它們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問題在於,是否應該對它們實施監管?」他的回答是,政府不應該超越常規的銀行業監管範疇,因爲「這些衍生品交易發生在專業人士之間」。

您已閱讀23%(445字),剩餘77%(14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