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投資者在全球搜尋復甦的萌芽時,一個明確的信號將是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復興。在那些非常美好的日子裏,垃圾級債券發行者發行了數以百億以美元計價的交易。對於受到看似強勁結構性成長支撐、票面利率令人暈眩的債券,投資者的需求似乎沒個夠。不過,雖然西方市場的新債券發行已經大幅回升——今年第二季度美國投機級債券發行者獲得的融資比去年全年都多——但亞洲的一級市場似乎仍然沒有絲毫鬆動。美國人已重新開始向CCC級發行者投資,但自菲律賓SM投資公司(SM Investments)於一年前完成了3.5億美元的5年期交易以來,亞洲尚未有一家評級低於BBB的企業涉足美元市場。
原因何在?債券報價已經回升,表明了風險偏好的復甦: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指數顯示,今年上半年,亞洲垃圾債券的收益率爲50%,遠遠高於美國的28%和歐洲的37%。但只有有限的證據表明投資者實際上是在增持亞洲高收益債券,比如,中國嘉漢林業(Sino-Forest) 2011年到期債券的持有人——嘉漢林業提高了票面利率,要求債券持有人將持有期限延長至2014年。此外,隨著發行者把昂貴的海外債務換成本土融資,回購協議——有些是投機性的,有些是因爲確實陷入了困境——也導致市場供應不斷減少。市場交投清淡,部分原因是由於缺乏來自自營交易部門、對沖基金或結構性工具的流動性。
您已閱讀82%(586字),剩餘18%(1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