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經濟觀察者

信貸助推中國國企利潤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中國國企長期以來靠信貸優惠獲得超額利潤。如果國企支付按私企標準計算的利率,這部分利潤就消失了。

長期以來,關於中國國有企業分紅比例的話題,一直是討論的焦點。筆者想提出的問題是,國有企業是否應該分紅和分紅比例的多少的問題需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這就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利潤真實麼?

這個問題的提出似乎有些莫名,企業獲得的利潤,是通過自身的經營和管理獲得的,國企的管理者們肯定也覺得有些委屈,當年國企大面積虧損時,被廣泛地批評,現在國企「鹹魚翻身」了,卻仍然被指責。

國企經營者們的委屈當然可以理解,但事實上,筆者希望提出的問題是,國企的經營成本之一的信貸成本是否被「合理計算」?在「合理」計算了成本後,中國國有企業的利潤是否還會那麼高呢?

您已閱讀17%(265字),剩餘83%(12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