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國企

國企分紅不容推辭

FT中文網撰稿人吳鋒:中國國企大部分利潤來自國家權力支持的壟斷,這可以看成是對社會的額外稅收。「兩會」能否把社會對此的關注,變成現實中對國企分紅的約束?

中國的國有企業越來越賺錢,國有企業的高階主管和員工的薪酬福利越來越高,這既是人們在生活中的直觀感受,也是「兩會」上備受關注的議題。

過去的一年,國有企業賺了多少錢?國務院國資委的說法是淨利潤約8500億,當然這只是就其管轄的128家央企而言,不包括金融,鐵路,教育部門的國企,也不包括地方國企。實際上,2010年中國銀行業的淨利潤很可能超過8000億,其中大頭當然屬於國有資本。也就是說,保守估計,僅中央一級的國企去年的稅後淨收益就在1.5兆以上。給每個中國人發1000元的紅包應該有富餘。

不過,國資委測算今年國企上繳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只有645億元,只是國企利潤的一個零頭,而且這部分紅利,主要用於央企的改革,也就是在國資委部門內消化。這樣的做法顯然不能讓公衆滿意。

您已閱讀28%(332字),剩餘72%(8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