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企業家也終有一死。因此,他們需要認真思考最終是將企業出售、還是尋找接班人。近來,專業人士將這稱之爲退出計劃。這聽上去有些恐怖,但如果你希望將處置企業的收益最大化,那麼這是一個必要的程式。現在甚至還出現了名頭響亮的「認證退出規劃顧問」(Certified Exit Planning Advisers),他們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技術援助。但在沒有專家幫助的情況下,也很容易確定民營企業業主所面臨的核心問題。
或許最爲重要的問題在於:你希望何時將企業出售?由於退休而將企業脫手可能是一種自願的選擇,但疾病、疲憊、離婚乃至合作解體都可能迫使你做出這種決定。理想的情況下,這一時間表應由企業所有者制定(這樣他們可以選擇一個時機提升其價值),且符合他們的生活方式。當然,如果這家企業被轉移到更年輕的家族成員或員工手中,那麼最優化可能會是一個更好的辭彙——一種全面的公平分配,考慮到相對貢獻和需求。無論是哪種方式,有所準備都是個好主意,因爲企業不像房產,不是一種毫無生氣的資產,而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架構,如果被忽視,它將變得極爲脆弱。
多數創辦人對於自己一手締造的企業都引以爲豪,很希望它們在未來能夠蓬勃發展,幾乎像某種形式的遺贈。企業家可能會假稱對自己花費數十載打造的企業毫無感情,但我往往發現,這種印象是錯誤的。這些企業所有者對於員工、客戶和供應商有著強烈的感情,對於它們的產品和市場滿懷深情。這種深情投入意味著,如果可能的話,要確保企業最終落在合適的股東手中,而非被拆分、借貸過度或由錯誤的管理層經營。我多次看到企業所有者拒絕明顯的企業競爭對手的較高出價,因爲他們無法忍受將自己的企業出售給一個將掏空它的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