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什麼是「網路民族主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不管是日本還是中國,有一點殊途同歸,都相當害怕國內的極端、狹隘、排他性的民族主義情緒陷入高漲,並使得外交談判失去原則和彈性。

9月7日在尖閣諸島/釣魚臺發生的日中「撞船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個多月以來,兩國之間官方和民間,高層和草根之間對話與交流紛紛被延誤,甚至取消,承受了政治氣氛的惡化和信任關係上的危機。

10月4日,溫家寶和菅直人終於在第三國展開了「走廊外交」,首腦外交重新啓動。10月11日,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和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同樣在第三國河內進行了會談,確認了堅持不懈地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共享了儘早恢復日中軍事交流的政治意志。日中經濟界、文化界等各種交流對話將逐步回到正常軌道。

這段時間我與兩國外交官員進行私下溝通,雙方都對對方政策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卻內心不希望在相當敏感海域發生的一次突發事件影響日中關係的大局,希望能夠在保證良好、健康政治關係的基礎上積極而耐心推進戰略互惠關係。

您已閱讀11%(338字),剩餘89%(26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