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日關係

沒有贏者的比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日雙方的輿論,似乎都從輸贏二元對立的角度,評估這次中日扣船風波,但其實這是一場「沒有贏者的比賽」。

昨天凌晨,我從國外回到北京。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澳洲雪梨,很遺憾,沒能現場觀察中日關係的風波,尤其是親眼目睹從日本駐北京大使館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反日」遊行隊伍。我也跟澳洲政府官員、媒體人、政策智囊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發現他們也格外關注中日關係的現狀與前景,並表示了擔憂,這頗爲令人欣慰,讓我重新認識到,中日兩國的關係,其實還是全球格局中的中日關係。

昨天下午三點,我到鳳凰網做客,與中國博主一起探討了尖閣諸島釣魚臺風波。做客之前,我聽到訊息:日本地方檢方決定釋放中方船長,至於今後處罰與否,則有所保留。我們便抱著「此事件暫時告了一段落」的心情開始討論。說內心話,自從我2005年4月北京反日遊行發生的第二天直播做客鳳凰全球連線以來,這次訪談是我心跳最快的一次訪談。

至於原因,一方面是我好久沒有說中文,另一方面還是與當今中國民間嚴峻的對日情緒有關。我只能很被動,這裏是人家的地盤,與與衆不同的言論環境結合在一起,我既不好爲我國的官方立場做辯護,也不好談論貴國的特殊體制。中方博主探討,「加藤曾在文章裏提及過日本是法治國家,司法程式是獨立的,那麼,爲什麼在24日這個時候釋放船長呢?不就是產生了法律之外的政治意圖嗎?」

您已閱讀18%(514字),剩餘82%(24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