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來看,倫敦金融城和京滬兩地的中心商務區並無太大區別,一樣的摩天高樓造型各異、一樣的通宵達旦燈火通明。但若深入內核,你會發現金融城就像一個神祕的黑盒子,就算是整日穿梭在城裏的上班族們,也未必參得透其中的奧祕。至於城外的人,提起金融城總是陡增三分敬意,這也許源於英國人民尊重銀行業的歷史傳統,也許源於金融城從業者的高薪酬、高風險和高智商。
這麼說吧,倫敦金融城的神祕之處,很大程度上源於它的非開放性。這裏不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卻不想出來。入城的門檻很高,幾乎每家國際投行的HR手中都有一份內部名單,把全球大學劃分爲三六九等。牛津劍橋帝國理工之類自然是一等,畢業生相當於拿到了入城的敲門磚。排到二、三等的學校畢業生,若是人才出衆專業過硬也有機會。至於三等之外,入城可能性微乎其微。
很多赴英攻讀經濟類或理工科的中國留學生,都懷揣一個進入金融城的夢想。但金融城的內部運作規則,卻讓很多人錯失良機。爲了摸清「城管」招聘的條條框框,我採訪了一位供職於某歐洲投行的牛津畢業生,她花了兩年時間才成爲「城內人」,自然有一肚子話要說。
您已閱讀17%(464字),剩餘83%(22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