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美國民主黨戰略家詹姆士•卡維利(James Carville)表示,下輩子他想投胎做美國債券市場(而不是教皇或籃球明星),因爲債券市場「可以威嚇所有人」。
然而,今天,這句話需要做一些細微的修正,至少在歐元區是如此。在歐洲準備公佈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之際,「威嚇」各國政府的,不僅僅是債券市場的表現。引起恐慌的,也不僅僅是美國對沖基金的荒唐行徑。
相反,引發異常幕後恐慌的,是那些來自亞洲的參與者。儘管中國等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SWF)普遍不喜歡暴露在聚光燈下,但隨著它們的金庫膨脹,它們的潛在市場力量(或者說含蓄的威嚇力)正穩步上升。這進而開始對歐元區的辯論產生了一些令人意外的影響。
您已閱讀22%(297字),剩餘78%(10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