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崛起,我們應該感覺到威脅嗎?我的同事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把這個國家比作全球最大的蟻穴,它毫不停歇的發展令人眩暈。在過去一年裏,中國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半,這在華盛頓政壇激起了軒然大波,同時中國的工人正敦促僱主和政府當局,別把中國廉價勞動力視作理所當然。不管你用多誇張的詞語來形容中國,它都會一一趕超。(我在2005年出版的《臥底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一書中,列舉了許多有關中國的統計數據,但中國成長的步伐讓它們化爲了碎片。)
近來最惹人矚目的中國數據,來自菲利浦•勒格蘭(Philippe Legrain)的新書《餘震》(Aftershock)中。書中稱,如今中國每6個小時的出口,相當於1978年全年的出口。消費者得以享用更廉價的商品,但如今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必須與「中國價格」競爭。人們很難不對這個新的超級經濟大國感到緊張。
當然,中國也代表著商業機遇。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曾引用19世紀一位評論家的話說,「如果每個中國人的襯衣下襬都加長一英尺,英國的紡織廠就得紡上整整一年」。近期在曼徹斯特舉行的企業領導人聚會上,這種19世紀出現的情緒變得強烈起來。與會企業家擔心經濟低迷和銀行收緊銀根——而關於中國呢?他們從不擔憂:中國被視爲一個重大機遇,即使襯衣下襬不再是曼徹斯特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您已閱讀46%(589字),剩餘54%(6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