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學的一大缺陷,就是未能正確考慮企業家的影響。在任何一家新企業中,企業家都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主要力量,但外界卻對他們缺乏瞭解。如果學者、投資者、政府工作人員和政界人士能夠更加了解企業家羣體,資本回報率將得到提升,產業政策將變得更有效率。
然而,在與各式各樣的企業成立者合作多年後,我對研究人員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企業家天生富有個性,難以進行分析。有關這一課題的文獻既缺乏廣度也沒有深度;鑑於企業家對於就業和財富創造的重要性,這種缺失會讓我們付出沉重代價。
幾十年來,學術界試圖對企業家進行分類,以洞察他們的動機與成功的可能性。例如,羅伯特•霍納迪(Robert Hornaday)在1990年曾提出把企業家簡單劃分爲「技工」、「推銷員」和「職業經理人」。第一類企業家以自己產品的技術特點爲傲;第二類企業家是專注於賺錢的精明商人;最後一類企業家則以一種結構化的方法來經營企業,採納了大公司的許多慣用做法。「技工」熱衷於質量,但往往缺乏抱負。「推銷員」目光短淺。「職業經理人」能夠擴大企業規模,但行事可能過於僵化。
您已閱讀31%(455字),剩餘69%(10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