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什麼危機?印度政策制定者並沒有問出這樣志得意滿的問題。但印度的確經歷了一場「有益的危機」。如今該國要做的是撤消給經濟的特殊支持,並完成必要的改革,以便使經濟維持迅速全面的成長。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上週公佈預算案時指出,一年前,印度面臨雙重挑戰:全球危機,以及糟糕的雨季。如今,「我可以充滿信心地說,我們安然度過了這些危機」。正如印度政府的《經濟調查報告》中指出的:「在2008-09財年下半年、2009-2010財年中期預算中,以及3個月後的2009-2010年總預算案中,我們實施了多種刺激方案。在次季,經濟顯露出好轉跡象;如今,在接近年底的時候,印度似乎正在迅速回歸2008年前的好年景。」在2008-09財年,印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了6.7%。預計今年GDP將成長7.2%。如果說印度經濟已成功通過考驗,且受到的損失如此之小,那麼即使是謹慎的分析師,也肯定會對未來抱有更爲樂觀的態度。
刺激措施要付出成本。初步測算,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佔GDP比例從2007-08年的2.6%擴大到2008-09年的5.9%;本財年據估計將進一步增至6.5%。再加上州政府的數字,赤字佔GDP的比例從2007-08年的4%,增至2008-09年的8.5%;本財年預計爲9.7%。在2004-05年至2009-10年期間,印度名義GDP年均成長14%。在這種情況下,佔GDP 10%的赤字是完全承受得起的。我希望英國的情況也能如此。
您已閱讀27%(637字),剩餘73%(17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