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我對今年的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有何感想,那種感覺就像坐在一位剛剛死裏逃生的心臟病人牀邊:他活了下來,但不確定需要多久才能徹底恢復元氣——如果他真能恢復的話。正如我的同事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指出的,那些「達佛斯人」(沒錯,他們基本上還是同樣的一批人)的心情很焦慮。與此同時,在這個仍由西方主導的會議上,與會者用欽佩、羨慕、甚至畏懼的眼光打量著新興經濟體的蓬勃朝氣。
在我看來,整個論壇的亮點要算上週六舉行的經濟展望座談會。*這不僅因爲我是座談會的主持人。討論的切入點顯而易見:2008年末和2009年各國政府的政策干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在這些政策的干預下,經濟衰退的延續時間與嚴重程度遠遠不及一年前多數與會者的想像。從與會者就2010年前景先後達成的共識預測中,很容易看出這一點:幾乎每一個重要經濟體今年的成長預期,都要高於1年甚至6個月前的預期。世界經濟從金融體系的心臟病中生還了下來。
這要歸功於在和平時期規模空前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刺激。這些行動必不可少也非常成功。尤其不可避免的是,以往私人部門信貸泡沫最大的國家,財政赤字增幅也最大:特別是美國、英國和西班牙。正如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在討論中指出的,中國也出臺了大規模刺激計劃。
您已閱讀24%(535字),剩餘76%(16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