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編輯:
讀了《中國是一個大泡沫?》一文,我認爲作者觀點很好,中國說到底是人口太多地域太廣袤。
投資驅動撥款驅動在發達國家部分經濟學家眼中不值一提是可以理解。事實上中國的貧困地區只能依靠政府撥款,就如文中所提涪陵如果沒有那一條公路一條鐵路的出現,可能經濟發展還要等個20年,在這裏投資驅動就顯示了其應有價值——點燃鞭炮上的那根引線。
聽過很多經濟講座,大都提到未來中國經濟的問題在於一.國家壟斷和政治結構與經濟改善速度差距太大,政策市和市場市的矛盾;二是人口計劃生育和老齡化問題。
我們可以先不去關注第二點,就從第一點來說,很多經濟學家沒有去關注,或者關注到了刻意不提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的無奈。作爲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如果政府更加放開手中權力,更多開放一些領域,對於經濟來說無疑是很好的刺激與長久動力。
然而貧困地區不同,他們需要政策扶助,需要基本的設施和交通,對於那種家庭年收入不足500人民幣的地區,商業投資毫無意義,因爲他們消費不起。平日節衣縮食,至於孩子的教育金費想都不要想,更別說什麼其他想法。比喻成一座發電機的話,是不是先要有能源讓機器本身動起來,之後才能利用火力或水力或風能核能去發電?而貧困到啓動發電機的能源都沒有,市場自由的恩澤對於他們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並非依靠經濟學家幾句話,對政府政策不滿或效率低下的嘲諷能起作用的。政府的撥款即便起初如同長江大河,經過層層過濾後真的用到當地只剩一眼小泉,但這一點點的驅動力對於當地來說卻如同救命稻草般珍貴、受用,好像沙漠裏給乾渴旅人的口水,政府低效率的投資絕非沒用。
不論你了不瞭解中國,請相信我,在中國這樣的地方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