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全球失衡與中國經濟成長模式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副會長德爾維什:中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在不影響成長的前提下,讓經常賬戶盈餘實現下降。中國只有讓實際匯率上升,才能改變其經濟成長模式。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的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表示,中國不能再像中國以前那樣行事了,因爲美國打算表現得更像中國。人們達成的普遍共識是,全球賬戶失衡(特別是美國的鉅額經常賬戶赤字和中國的鉅額經常賬戶盈餘)加劇了美國金融市場的過剩流動性,並鼓勵了有毒金融產品的發展,從而促成了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人們甚至就全球需求再平衡以支持並維繫復甦的必要性達成了更重要共識。美國家庭和企業必須重建資產負債表,這需要增加私人儲蓄,減少經常賬戶赤字。這進而意味著減少美國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由其它地區更高的需求予以抵消,這需要世界其它地區增加淨進口。

在這場辯論中,世界其它地區經常指的是中國。當然,無論是美國的赤字還是中國的盈餘,都不由雙方決定。2008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爲4260億美元,美國的赤字爲7060億美元。和其它所有國家一樣,這些經常賬戶是與所有國家雙邊赤字和盈餘的總合。不過,中國盈餘相對於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相當高,接近10%,絕對值也很大。因此,一個合理的問題是:中國該如何減少盈餘,以補償美國淨需求的下滑?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目前預測,經歷了短暫下滑後,2012年,中國的盈餘將再次上升,達到5950億美元。

不過,人們對中國太過關注了。儘管中國的盈餘下降肯定是可取的,但這不可能在一夜間實現,而又不對中國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中國只有花上多年時間,逐漸將更多資源從出口和進口替代轉向非貿易領域,讓實際匯率上升,才能改變其成長模式。如果中國試圖過快地做到這點,國內供需失衡將拖低經濟成長率,而由於資金無法足夠迅速地轉入非貿易活動,貿易品巨大的過剩產能也將拖累成長和就業。中國成長放慢不僅不利於中國,也不利於向中國出口的所有國家,因爲這將抵消中國經常賬戶盈餘下降的效果。我們不應忘記,中國的成長一直有利於全球成長。

您已閱讀53%(837字),剩餘47%(7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