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成功的失敗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下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註定會以失敗告終,但事情也不盡糟糕,各方都有一些妥協跡象。

下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註定會以失敗而告終。距各路代表預定抵達哥本哈根的日期還有好幾周,先發制人的反責便已展開。華盛頓儼然成了衆矢之的。似乎不值得耗費這麼多碳,專程飛來這麼多官員、環保主義者、科學家和說客,更不用提政府首腦了。

有必要進行一下簡短的解釋。聯合國談判代表2007年12月在巴厘島會面時,爲大成取代《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協議設定了兩年的期限,呼籲制定一項較前身力度更大、範圍更廣的新協議,立即削減全球碳排放。

這樣一項協議必須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大幅削減富裕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抑制新興經濟體成長的碳密度;達成資金轉移安排,以減輕窮國轉變爲低碳經濟的負擔;承諾將國家目標納入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中。

您已閱讀16%(319字),剩餘84%(16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