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朝九晚五

「體制內」值多少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開著公車的體制內「海歸」憂慮公司壟斷地位能維持多久,憂慮自己能否勝任完全市場化的競爭。

一項有關中國大學畢業生求職意向的調查表明,中國移動、中國石化、國家電網等進入世界500強的體制內央企異軍突起,和微軟、IBM、寶僑等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同時出現在「最理想的僱主」前十名之列。這充分表明,在利益面前,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要說大學畢業生了,一位美國諮詢公司部門總監曾透露過訊息給我,說正在猶疑是否要考慮一家央企的年薪80 萬的高階主管職位。顧慮有二:一,作爲獵頭找來的外來管理人員,他沒有編制和根基,是否影響將來的立足?二,作爲長期在體制外工作的人,能否適應體制內企業氛圍?後來他最終沒有去,當然他不會告訴我原因。但我猜很可能是他的學歷不夠。聽一位在中石化集團工作的人說,大學生入職他們基本只要碩士以上的,至於主任一級,更是海歸博士比比皆是。因此這位體制內有識之士也趕緊在業餘讀了一個博士學位出來。雖然沒正式上過幾天課,他也拿到了學位證書,而且還是中國名校的。因爲這樣的博士太多,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把這「榮譽」印在名片上。在滿大街是外國人的今天,倒顯得那些鄭重其事把「博士」印在名片上的老外過於高調了。

好的體制內企業不僅薪水開得可以與跨國企業媲美,甚至更高,聽說還可以合法避稅,這一直讓我十分羨慕。爲什麼我們的薪水不能夠被分爲基本工資加上汽油費加上營養費加上電器費加上旅行費再加上隨便什麼名頭的其它費用呢?如果在少交稅的喜悅和滿世界找發票的苦惱中二選一,我應該還是更傾向於前者吧,畢竟是自己的真金白銀啊。

您已閱讀66%(606字),剩餘34%(3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朝九晚五

職場衆生百態、杯水風波、微言大義。作者「誰誰誰」本名薛莉,FT中文網生活時尚頻道主編、專欄作家。曾任網站製作人、項目經理及《ELLE》中文版專題總監。著有《朝九晚五》、《白領極限生存》、《上海在失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