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臥底經濟學家

經濟指標一向惹爭議

FT專欄作家哈福德:人們對經濟發展動態的衡量經歷了曲折的歷史。經濟指標也因此不斷引起爭議。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也不例外。

18世紀末,撒克遜林務官約翰•戈特利布•貝克曼(Johann Gottlieb Beckmann)突然萌生系統調查撒克遜森林的想法。他把受過培訓的調查員派到一大片林地中,讓他們在每棵樹上釘上釘子。每人攜帶5種不同顏色的釘子,以便按照樹木的大小進行分類。當調查員在每棵樹上都釘上釘子並返回後,貝克曼通過統計剩餘彩釘的數量,就能計算出可供開發的資源。

人們對經濟發展動態的衡量有過一段曲折的歷史。發掘出貝克曼事例的政治科學家詹姆士•C•史考特(James C. Scott)指出,森林規劃者試圖遵循貝克曼的理論,把相同品種和年齡的樹木按建築的精度隔開。由此長成的樹木易被強風摧折,並容易生病。

奧立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的顧問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最先對英國的國民收入進行了估計,他在1664年宣稱,英格蘭一年國民收入爲4000萬英鎊。但佩蒂的調查也讓英格蘭更容易剝削愛爾蘭。威廉一世的《英格蘭土地財產清冊》(William the First's Domesday,也被稱做《末日審判書》)既是一筆歷史財富,也是征服者的工具。

您已閱讀37%(481字),剩餘63%(8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