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體的一個標誌性特徵就是其高度的複雜性。即便是像襯衫這樣較爲低端的產品,也可能綜合了西非的棉花、印度尼西亞的石油——用於生產紐扣(中國製造)中的聚酯成分——以及某個義大利人使用美國電腦軟體繪製而成的設計圖。此外,現代經濟體的產品數量也多得驚人:《財富起源》(The Origin of Wealth)作者艾瑞克•拜因霍克(Eric Beinhocker)估計,在倫敦、東京及紐約等現代經濟環境中,可能存在100億種不同的產品和服務。這雖是個猜想,但不乏理論與事實依據。拜因霍克還估計,在一個傳統的採獵社會,這個數字更接近於300。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或許不會對此感到意外,他曾強調,專業化作爲國家財富源泉意義重大。專業化與複雜性緊密相關:一個擁有更多專業人士的經濟體需要更多的團隊合作、以及在個體活動之間進行更多不同形式的互動。
撇開拜因霍克等少數複雜性理論家不談,多數經濟學家在考慮國家致富途徑時並沒有想到複雜性。不是因爲他們不認同這一點,只不過他們傾向於關注那些更易衡量的總量,比如資本及勞動力的總存量。
您已閱讀36%(463字),剩餘64%(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