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同治元年(1862)「垂簾聽政」,與之前的滿洲將軍勝保的跳踉叫囂,很有關係。
這個勝保,滿洲鑲白旗人,瓜爾佳氏。據《清史稿》本傳,他於道光二十年(1840)中舉,便循滿洲八旗子弟做官優先的老例,僅十年就做到國子監滿祭酒,即國立大學滿人校長,又升副部級的內閣學士。咸豐二年(1852),他因太平天國造反,上書說皇帝沒能「先天下之憂而憂」,被降級,於是自薦有「辦賊方略」,被派往河南幫辦軍務,從此棄文就武。他很會諱敗誇勝,沒幾年即任欽差大臣,卻由於擋不住北伐的太平軍逼近京畿,吹牛露餡,遭清廷革職治罪,免死充軍新疆。咸豐六年赦還,派往安徽剿捻,改用招降納叛辦法,冒充戰功,又被發覺降職回京。
但他運氣不錯,回京正逢英法聯軍攻來,慌亂的皇帝起用他統領八旗禁軍,協助僧葛林沁、瑞麟抗擊。他初上陣就被流彈所傷,先是殺害聯軍和談人員洩憤,接著將負傷當成聞敵即躲的藉口,同時將京郊戰敗的責任推給僧、瑞。於是咸豐帝在北逃中將僧、瑞革職,授予勝保欽差大臣、頭品頂戴,而留京議和的恭親王又一再奏稱守京三將中唯勝保忠勇可用。這樣在咸豐流亡熱河期間,勝保就躍居都城駐軍的統帥,成爲恭親王最倚重的滿洲軍頭。
您已閱讀19%(491字),剩餘81%(20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