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重讀近代史

勝保與慈禧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朱維錚:勝保爲彰顯個人「剿匪」業績,儘可能避免武力衝突,對淪爲匪徒的平民,以軟性的招撫措施,緩和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情緒。

慈禧在同治元年(1862)「垂簾聽政」,與之前的滿洲將軍勝保的跳踉叫囂,很有關係。

這個勝保,滿洲鑲白旗人,瓜爾佳氏。據《清史稿》本傳,他於道光二十年(1840)中舉,便循滿洲八旗子弟做官優先的老例,僅十年就做到國子監滿祭酒,即國立大學滿人校長,又升副部級的內閣學士。咸豐二年(1852),他因太平天國造反,上書說皇帝沒能「先天下之憂而憂」,被降級,於是自薦有「辦賊方略」,被派往河南幫辦軍務,從此棄文就武。他很會諱敗誇勝,沒幾年即任欽差大臣,卻由於擋不住北伐的太平軍逼近京畿,吹牛露餡,遭清廷革職治罪,免死充軍新疆。咸豐六年赦還,派往安徽剿捻,改用招降納叛辦法,冒充戰功,又被發覺降職回京。

但他運氣不錯,回京正逢英法聯軍攻來,慌亂的皇帝起用他統領八旗禁軍,協助僧葛林沁、瑞麟抗擊。他初上陣就被流彈所傷,先是殺害聯軍和談人員洩憤,接著將負傷當成聞敵即躲的藉口,同時將京郊戰敗的責任推給僧、瑞。於是咸豐帝在北逃中將僧、瑞革職,授予勝保欽差大臣、頭品頂戴,而留京議和的恭親王又一再奏稱守京三將中唯勝保忠勇可用。這樣在咸豐流亡熱河期間,勝保就躍居都城駐軍的統帥,成爲恭親王最倚重的滿洲軍頭。

您已閱讀19%(491字),剩餘81%(20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重讀近代史

朱維錚,1936年出生,江蘇無錫人。復旦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專門史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中國經學史、中國史學史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曾主持編輯《中國文化研究集刊》、《中國文化史叢書》、《中國近代學術名著叢書》等。 1987年以來先後應邀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印地安納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南韓高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擔任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著作有《走出中世紀》、《音調未定的傳統》、《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維新舊夢錄——戊戌前百年中國的「自改革」運動》(與龍應臺合作)、《壺裏春秋》、《中國經學史十講》和《孔子思想體系》(合作)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