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各大網站上熱議一項「國民休閒綱要」。前不久的「兩會」上,不少提出類似動議的代表、委員認爲,改革開放三十年後,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準普遍提升,但業餘生活還比較貧乏,國家出臺這項鼓勵休閒的政策旨在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中國民衆對此似乎也很感興趣,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0117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0.7%的人對其表示關注,其中46.8%的人「非常關注」。
然而細看這項政策,雖然名稱從最初的《國民旅遊休閒計劃》中去掉了「旅遊」二字,「計劃」也改成了「綱要」,但制訂單位仍然只是國家旅遊局一家,據參與制訂的官員和專家透露,包括的主要措施也仍是國家採取發放免費旅遊券等經濟手段,鼓勵優秀員工、離退休人員、學生等羣體旅遊。
可休閒僅僅等於花錢旅遊麼?中國人的生活到底缺什麼?
如果你問一個三十年前的中國人,除了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自己還屬於什麼,還關心什麼,他恐怕還能說出工會婦聯文藝小分隊之類的。而今天中國人的社會生活,處在青黃不接的時段。計劃經濟體制下組織包辦的集體生活沒有了,「單位」不再是人們工作以外業餘生活的載體,都市小區中也往往鄰居住了多少年也老死不相往來。城市中的白領們即使衣食無憂,也基本上是下班就鑽進了鐵牆隔離的「鴿子籠」,每天除了擔憂工作和操心柴米油鹽,生活中也就鮮有別的興奮點了。
您已閱讀36%(569字),剩餘64%(10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